[關鍵詞] 醫(yī)療保健詐騙、角色扮演詐騙、收款詐騙、投資金融詐騙、婚姻詐騙、財富詐騙、旅游詐騙、合同詐騙、電信詐騙
老人被“自由行”吸引,一路被假冒“專家”忽悠,最后在家里買了幾十萬的保健品; 老人接到推銷電話后,將養(yǎng)老金投入多年沒有市場價值的“收藏品”,終于被家人發(fā)現并報了警……大量案例表明,受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老年人更容易成為騙子的目標。
近日,北京市老年協(xié)會與北京市助老助殘基金會聯合推出《老年防騙攻略(2019版)》,重點關注醫(yī)療保健、投資理財等各類騙局. 印制好的防騙手冊將發(fā)放到社區(qū)和老年人集中活動場所。
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上當受騙?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逐年增加。 人進入老年,身體不可避免地開始衰弱,隨之而來的是高昂的醫(yī)療費用等。為了以防不測,人們總是為自己保留一些儲備金,作為“救命錢”。 正是這些“救命錢”成了騙子的目標。
統(tǒng)計顯示,在中老年人群中,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最容易上當受騙。 因為孤獨無助,他們心里總希望自己多一張底牌,多一份保障。 騙子通常以虛假信息對中老年人進行詐騙,包括夸大一些保健品的功能和一些具有虛假功效的老年護理設備,甚至更改一些“三無”產品的包裝,聲稱對中老年人有益。老人說自己是救命的靈丹妙藥老年人養(yǎng)生,騙取中老年人的錢財。 ——這是《反詐騙攻略》中的“頭號”醫(yī)療保健詐騙。
據媒體報道,2018年6月,破獲了全國最大的以免費旅游為幌子用保健品騙取老年人的刑事案件,關閉了38個“旅游銷售”平臺,逮捕了638名犯罪嫌疑人。
打著虛假公益組織的旗號,冒充醫(yī)學專家吹噓和夸大產品的功效,將價值十幾元的廉價產品包裝成中央高級干部的“特供”藥品,然后以30到40倍的價格出售,進行詐騙……這是該團伙騙取老人養(yǎng)老金的主要手段。
據受害人自述,落入陷阱的關鍵有三點:一是被“免費旅游”引誘,二是被騙子問健康的“感情牌”打動老年人養(yǎng)生,三是三是被假專家“洗腦”,輕信保健品功效被夸大。
《防騙攻略》提醒,此類騙局的特點主要是通過給予人情、制造權限、夸大效果等方式欺騙老人,建議老人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不要容易泄露個人信息,多陪陪孩子,與親戚溝通,注意保存購物小票等。
老年人遇到的一些常見騙局有哪些? 應該如何避免? 之后如何補救?
醫(yī)療保健欺詐
詭計:
免費旅游、貴賓體檢、夸大保健品功效; 安排“老人”現身講述自己的故事,騙老人到銷售公司存錢; 銷售導致老年人死亡的假藥;
提醒:
面對保健品造假,我們一定要做到“兩要兩不要”,即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如果您患有疾病,應主動到醫(yī)院就醫(yī)。 保健品不能治病。 相反,假冒偽劣的保健品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延誤治療的機會。
不要輕信不法分子偽造的虛假身份或夸大的保健品功效,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多與子女和親人溝通。 老年人遇到推銷保健品或聲稱可以退款的情況時,不要擅自做決定。 應積極與子女或其他親友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 要妥善保存購買保健品的相關證件和快遞單,以便被騙后及時向公安機關提供。
角色扮演詐騙
詭計:
冒充民政部門工作人員,謊稱申領殘疾證、低保的; 冒充政府拆遷辦工作人員進行詐騙; 冒充財政局工作人員進行詐騙的; .
提醒:
對自稱是公務員的老人來探望時,要核實身份,要求其出示工作證件,必要時可致電所在單位核實。 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遠離不該屬于自己的利益,保持平常心。 維修需要自己找物業(yè)或撥打說明書上的客服電話。 不要相信走廊上張貼的小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