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飲食習(xí)慣與它的地方風(fēng)俗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與地區(qū)所處的環(huán)境、氣候也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我國由于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所以各地有著許多完全不一樣的飲食習(xí)慣,也造就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多樣性。那么大家知道客家菜文化的飲食特色有哪些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客家飲食的特色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素、野、粗、雜的傳統(tǒng)吃法。
一、吃素
客家對吃素有兩種理解,一是不吃葷,二是沒油吃。不吃葷的“葷”指肉類或動物油,沒油吃的“油”兼指植物油和動物油。客家人吃素少數(shù)屬于主動行為,多數(shù)屬于被動行為,即艱苦的生活條件逼得你想吃素也吃不成,不想吃素也得吃。過去,除了過年過節(jié)或有賓客臨門,客家人是很少買肉或宰家禽家畜的,只有家中殺了豬或農(nóng)事繁重季節(jié)到墟上買點肉,才能打打牙祭開開葷。
殺豬,一年之中不過一二回,到墟上買肉,一月之中也不過一二回或三四回,而且斤兩也極有限。這可難煞了家庭主婦,既要留一點作款待賓客用,還得留一點肥肉擦鍋壁煮菜;剩下的肉,上有老,下有小,須怎么做,才能合家歡喜,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其結(jié)果,家庭主婦本人往往只能喝幾口湯。留下煮菜的那塊肥肉甚至只能在燒熱的鍋壁上擦擦而已,使菜不至粘鍋為度。
過去客家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是山茶籽油(簡稱茶油)和菜籽油。主要用途:一用來平時點燈以奉祀祖宗和諸神;二用來廟會時炸米飯敬神;三用來款待賓客(包括“回籃子”);自己一般是舍不得吃的。在無葷可吃的情況下,客家人最偏愛的素食大概莫過于豆腐了,它只需少許植物油即可,這也許是豆腐風(fēng)靡客家地區(qū)的一條重要原因。
幸好吃豆腐是革命先輩所推崇的。孫中山先生就說:“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故中國全國皆素食,也習(xí)慣為常,而無待學(xué)者之提倡矣。”當(dāng)然,孫中山先生說的豆腐不是無油或少油的豆腐,而是“調(diào)味有方”的豆腐。
吃素是我國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就是一個崇尚素食的代表人物他吃素完全是一種主動行為。他很少吃葷,甚至很少吃植物油,并非他吃不起。他的《野飯》詩說他在山里吃的是少鹽無油的意米、苦筍、芋頭和山蔬,但他卻視為美味佳肴,感到心滿意足。
陸游寫過數(shù)十首詠嘆素食的詩。他不僅認為“菘芥、稻粱”之類的飯菜好吃(“菘芥煮羹甘勝蜜,稻粱炊飯滑如珠”),而且還感到吃素可以養(yǎng)病健身,益壽延年。到了晚年,陸游幾乎完全不吃葷,成了一個享壽八十有五的茹素長者。此外。清初著名的劇作家和戲劇理論家李漁也主張蔬食為上,肉食次之?!叭馐痴弑伞保芮撇黄鹉切┏33匀鈪s不善謀的昏庸無能的官僚貴族。
客家人吃素正暗合了科學(xué)道理。現(xiàn)代有人撰文說:科學(xué)研究表明,肉食品和十大死亡原因中的六種疾病(心臟病、癌癥、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和肝硬化)有關(guān)。西方一些國家出現(xiàn)肉、蛋類食品被冷落,而以土豆為主的蔬菜和纖維豐富,特別是有防癌和避免動脈阻塞作用的食品,成為搶手貨??磥砜图胰艘蛏顥l件窘困造成的被動吃素的行為,倒是“因禍得?!绷?。